股市「動能」(Momentum)是一個在金融市場中非常重要且迷人的現象。 什麼是股市動能? 1-1、動能的物理學基礎與金融市場轉移 要理解股市動能,我們可以從物理學中的「動能」(Kinetic Energy)概念入手。在物理學中,一個物體一旦開始運動,就會傾向於保持這個運動狀態,除非有外力介入。 例如,一輛啟動後向前行駛的汽車,它的動能就會讓它持續向前跑。在金融市場中借用了這個概念,指的是: 表現好的股票,在短期(如未來3到12個月)內,傾向於繼續表現好;而表現差的股票,也傾向於繼續表現差。這種持續性就是股市動能。 簡單來說,股市動能就是「強者恆強,弱者恆弱」。 1-2、動能的定義與衡量 在學術研究和實際操作中,股市動能通常被定義為:一段時間(通常是3至12個月)的股價報酬率(Return)。 動能股票 (Momentum Stocks):過去表現最好的那批股票。 反轉股票 (Reversal Stocks):過去表現最差的那批股票。 如何衡量動能?最常見的方法是計算股票在過去N個月的總報酬率,然後將市場上的所有股票根據這個報酬率排名。 動能投資組合:買入排名前10%的股票(動能股)。 反轉投資組合:賣空排名後10%的股票(反轉股)。 股市為什麼會有動能? 股市動能的持久存在是金融學的重大謎團之一,因為它似乎挑戰了傳統的「效率市場假說」(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, EMH)。如果市場是有效率的,價格應該立刻反映所有資訊,動能就不該存在。但事實上,動能存在,行為心理學是解釋動能存在的理論基礎,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部分。 我們可以將股價變動的過程,拆解為以下幾個心理階段: 階段一:最初的反應不足 (Initial Under-reaction) 當一家公司宣布一個好消息(例如,超預期的財報)時,由於錨定效應、注意力有限(無法同時處理所有資訊)或保守主義偏差(傾向維持舊信念),大部分投資者對這個新資訊的價值理解不足,結果股價沒有一步到位,僅小幅上漲,尚未完全反映好消息的價值。 階段二:動能的形成與趨勢追隨 (Momentum Build-up and Trend Following) 隨著時間過去,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注意到股價持續上漲(意識到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