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1的文章

危機入市

台灣一天暴增本土確診個案180例,我也有認識的朋友被匡列,防疫了一年,第一次感覺我們與病毒的距離原來這麼近。 提醒大家, 勤洗手、戴口罩、隨身酒精消毒,最好繼續當邊緣人、少外出、少群聚 !祝大家都平安!  寫完重點之後,主要是要回應一下有些朋友問到,此刻是否可以「危機入市」? 我最喜歡借鏡歷史,以台股指數過去20年的走勢為例: 👉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時,最大跌幅大約是67%(2001年9月落底,高點到低點花19個月)。 👉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,最大跌幅也將近60%(2008年11月落底,高點到低點花13個月)。 👉2020年由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空頭,則是下跌了30%(2020年3月落底,高點到低點只花了2個月,落底速度之快前所未見)。 以上圖為例,純粹就邏輯上來說,如果能在每次空頭修正尾聲的低檔進場,事後看來,收穫的果實都是甜美的。 然而,要掌握絕對高低檔並不容易,所以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,定期定額的被動投資是最容易的方式。但是,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績效,有沒有什麼方法呢?有的,這時就可以運用相對高低檔的觀念,斟酌不定期不定額主動加減碼。 一般媒體習慣將20%的跌幅視為「熊市」,以上述統計為例,2000年以來最大的熊市跌幅是67%,從數學上來說,如果我們設定從市場高點回跌20%~70%的區間分批加碼,例如每下跌10%就加碼,甚至跌越多買越多,如此一來,由於攤平成本的效果,當市場回升時,結果就會比單純等比例的定期定額更有利。 數學並不難,難的是沒人知道下次熊市會跌多深,20%?70%?還是80%、90%(台股在1990年代、美股在1930年代大蕭條都出現過如此驚人的跌幅)?要如何分配加碼的比例,就是一門不容易的藝術了。 「危機入市」要成功還有幾個重點,第一,投資人要做好資金控管,最好有充裕的現金流,才能撐過熊市的煎熬。第二,投資的標的必須經的起景氣循環的考驗,也就是未來股價能再創新高,否則萬一買到一蹶不振的標的,結果也只是讓自己的資金越攤越平而已。 最後,投資方法因人而異,雖然我自己並不適合這種攤平的投資方式,不過我相信這仍是一種可行的方法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懷疑人生

不知道你有沒有過,一覺醒來,突然覺得懷疑人生的經驗? 不知道為什麼,每隔一陣子,我就會突然覺得:我的人生怎麼會變這樣? 直到有一天,當我透過圖表檢視股市循環時,我才發現,懷疑可能來自於投資失利的挫折。 以前我最常犯的投資錯誤就是「抱上又抱下」,不懂停利更不懂停損,所以在股價上漲的多頭時期雖然有不錯的收穫,然而每當遇到空頭下跌,卻又將獲利回吐,甚至轉盈為虧,當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時,感覺就好像陷入無間地獄,永遠不得翻身。  圖:台灣加權指數。資料來源: Yahoo Finance 由圖可見,過去20多年來,台股大約每2、3年就會出現一次中型以上的空頭修正(黃圈處),如果沒能及時退場,結果就是... 一次又一次的懷疑人生😔 認清了這個事實之後,我開始思索因應的方法。我想如果能夠學會「處理」股市的空頭回檔,投資成績應該可以大幅成長,人生也會更加豐盛。 但要怎麼「處理」呢?我認為若不是設法避開,就是設法熬過去。以2020年初的疫情為例,我很幸運地透過均線在股價大跌前出場,避開了主要的跌幅。不過,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時就沒能避開大跌,但同樣幸運的是,我抱著阿Q的心態熬過了空頭,等到市場大幅反彈,「又是一條好漢」。 你也有同樣的症頭嗎?是否也是類似的原因?這也是我在「投資教練小組」中,一再試著提醒「神隊友」的風險管理觀念,如果下一次空頭市場來襲,你會怎麼「處理」呢? A、設法避開 B、設法熬過 C、其他 聊聊你的看法吧? 祝福大家都投資平安、豐盛富足!

安全邊際

所謂的「安全邊際」,就是價值投資者以遠低於估值的價格,買進資產所預留的價格緩衝空間。 舉例來說:假設我理想中的伴侶體重應為55公斤,考慮產後增值空間為5公斤,則我應選擇產前體重小於50公斤的對象,例如45公斤,其中50-45的5公斤差距,即可視為一種「安全邊際」。 #安全邊際很重要 #是不是秒懂 #不懂你會後悔 #哥就是一直後悔

趨勢與整理

在我的經驗裡,股價走勢可以簡單地分為兩種,第一種是趨勢行情,例如2020年2、3月疫情爆發時(趨勢向下),或是後來4月起的一路飆漲(趨勢向上)。 第二種就是看不出明顯趨勢,屬於整理行情。 圖:台積電股價走勢,資料來源: TradingView 圖:TESLA股價走勢,資料來源: TradingView 由上圖就可以很清楚看出,2020年最火熱的兩家公司,今年來股價已經熄火整理了三個月,均線不再是「多頭排列」,而陷入糾結的狀態。  整理過後,股價會怎麼走?坦白說,我也不知道。以我個人主觀的期許,當然是希望股價可以再創新高!然而在財報業績利多頻傳的氛圍下,股價卻停滯不前,接著面臨「Sell in May」的市場慣性,以及下半年獲利高基期的挑戰,能否再創新高?市場是否買單?我想都是目前投資人密切關注的方向,我也是帶著警覺摒息以待。 在我的「投資教練小組」中,我總是提醒我的「神隊友」們,市場行情不是我們能決定的,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操作方式(SOP),也就是進出場時機與資金控管(曝險比例)。 換句話說,行情判斷正確與否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如何在判斷正確時持有足夠的部位,並在判斷錯誤時也能有效的控制風險,這才是關鍵所在,而這也是「投資教練」希望帶給隊友們的真正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