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1月,我正式展開全職 交易 魯蛇生涯。 創業失敗後,我汲汲營營於尋找另一條「財務自由」之路,而「房事」(和那本「富爸爸」)可以說是我人生的轉捩點。 雖然 2003年 是本波 房市 循環的起漲點,然而對於初出茅廬的新鮮人(我)來說,仍是不可承擔之重。至今我仍清楚的記得,鄰居的老宅(當年屋齡近20年)以近千萬的價格售出,頂著國立研究所的虛名,縱使有天能掙得 死工程師 百萬年薪的待遇,就算不吃不喝,至少也得花上10年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,難道成為「屋奴」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嗎?對此我感到相當困惑。 如果光靠薪水難以實現「財務自由」,顯然需要更有爆發力的途徑,就這麼一念之差,讓我踏上了這條不歸路。 (註:推薦必讀「 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辦法,就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」) 交易策略 由於主要資金仍沈浸在「未上市的夢想」中,所以我把重心移轉到指數期貨的交易上,希望藉由財務槓桿以小博大。自從2002年開戶之後,我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建立交易策略,從一般散戶最容易上手的技術分析切入。 我利用一些常見的技術指標進行回測統計,整理出一套「看似可行」的交易模式,這時我的 交易 魯蛇生涯才算是開始進入有系統的階段。 圖:台股加權指數,資料來源: Goodinfo 說來好運,我的交易策略在2003年6月上線,剛好搭上4月份在「世紀病毒 SARS 」恐慌後,加權指數從4044出發的大多頭列車。大盤就這樣一路看回不回,狂奔至11月初的高點6182才暫告段落,短短半年上漲超過2000點,漲幅高達52.9%! 由於是大波段漲幅,加上期貨槓桿推波助瀾,我第一次紮紮實實地體驗到淨值奔馳的快感,差一點就以為自己可以從此脫魯惹! 然而,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。 11月高點過後,大盤陷入兩個月的休息,指數在不到500點的區間範圍內來回震盪,而我竟在這段時空內將先前的獲利大幅回吐,損失的點數甚至超過500點!太魯閣主果然不是浪得虛名! 我的策略運用的是價格驅動的趨勢型指標,簡單說,就是交易「訊號」都是因股價波動而生,股價上揚,指標就隨之翻揚,反之亦然,換言之,我使用的是一種「追高殺低」、「買紅賣黑」的方法。 所以只有當股價的趨勢成形,而且有明顯的波段漲跌幅時(即所謂的大波段行情),我才能從「追高賣更高」或「殺低買更低」的交易中獲利。然而,當股價陷入上沖下洗的小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