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危機入市

台灣一天暴增本土確診個案180例,我也有認識的朋友被匡列,防疫了一年,第一次感覺我們與病毒的距離原來這麼近。

提醒大家,勤洗手、戴口罩、隨身酒精消毒,最好繼續當邊緣人、少外出、少群聚!祝大家都平安! 

寫完重點之後,主要是要回應一下有些朋友問到,此刻是否可以「危機入市」?

我最喜歡借鏡歷史,以台股指數過去20年的走勢為例:

👉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時,最大跌幅大約是67%(2001年9月落底,高點到低點花19個月)。

👉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,最大跌幅也將近60%(2008年11月落底,高點到低點花13個月)。

👉2020年由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空頭,則是下跌了30%(2020年3月落底,高點到低點只花了2個月,落底速度之快前所未見)。


以上圖為例,純粹就邏輯上來說,如果能在每次空頭修正尾聲的低檔進場,事後看來,收穫的果實都是甜美的。

然而,要掌握絕對高低檔並不容易,所以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,定期定額的被動投資是最容易的方式。但是,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績效,有沒有什麼方法呢?有的,這時就可以運用相對高低檔的觀念,斟酌不定期不定額主動加減碼。

一般媒體習慣將20%的跌幅視為「熊市」,以上述統計為例,2000年以來最大的熊市跌幅是67%,從數學上來說,如果我們設定從市場高點回跌20%~70%的區間分批加碼,例如每下跌10%就加碼,甚至跌越多買越多,如此一來,由於攤平成本的效果,當市場回升時,結果就會比單純等比例的定期定額更有利。

數學並不難,難的是沒人知道下次熊市會跌多深,20%?70%?還是80%、90%(台股在1990年代、美股在1930年代大蕭條都出現過如此驚人的跌幅)?要如何分配加碼的比例,就是一門不容易的藝術了。

「危機入市」要成功還有幾個重點,第一,投資人要做好資金控管,最好有充裕的現金流,才能撐過熊市的煎熬。第二,投資的標的必須經的起景氣循環的考驗,也就是未來股價能再創新高,否則萬一買到一蹶不振的標的,結果也只是讓自己的資金越攤越平而已。

最後,投資方法因人而異,雖然我自己並不適合這種攤平的投資方式,不過我相信這仍是一種可行的方法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讀書心得:超級績效

超級績效:金融怪傑交易之道 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3733 作者 Mark Minervini 【第二章 必要知識】 我做了一項關鍵決策,使讓自己的績效從平凡踏入傑出,我開始 迅速認賠 ,盡可能保障大部分資本,我覺得自己又掌握了控制權。這種新的態度,讓我能客觀分析自己的表現。過去我總是忽略失敗經驗,現在我願意從失敗中汲取教訓。交易並不是要判斷價格的高低點,也不是要證明自己有多精明,而是為了 賺錢 !不要把交易和自尊搞在一起!重點是 賺錢 ,面子不重要。 當你發現在某些市場期間,自己的交易風格表現的優於其他風格,就表示你的交易風格可能不適合其他市場期間,沒有人可以同時是價值投資人又是成長交易者,或者同時是長期投資人又是短線當沖客,想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,就必須專精、 專注 ! 剛開始做股票時,我連續六年沒有賺錢,現在我一星期賺的錢,甚至超過許多人的年收入。大膽放手追求你想要的,雖然會碰到一些挫敗、失望和慘澹的時光。請擁抱這一切,把他們當作珍貴過程的一部分,學著說「感謝你,老師」!對於失敗,請不要覺得懊惱, 絕不要讓慘澹經歷打倒你 ! 【第四章 價值的價格】 價值不會驅動股價,行情是由人們下單造成的,價值只代表一部分,最終還是取決於供需。只有價值感能影響人們買進,如果沒人願意買,再優質的股票也只是一張紙。 本益比與超級強勢股之間顯然不存在任何適當數據,我建議根本不要理會本益比,直接尋找盈餘成長潛能最高股票。 【第五章 順勢交易】 我希望看到股票 吸引大型機構買盤 ,我不必當第一個到場的客人,但我要確定宴會如期舉行。 股價四階段:整理、上升、做頭、下跌 我並不是要以最低價買進,而是要以正確的價格買進,也就是股價正要大幅走高前,猜測底部是沒必要的,我們必須鎖定「第二階段」上升趨勢。 第二階段特徵: 1、股價高於200日均線 2、200日均線處於上升趨勢 3、150日均線高於200日均線 4、股價處於明顯階梯式上升趨勢 5、短均線位於長均線之上 (多頭排列) 6、價漲量增、價跌量縮 【第九章 追隨領導股】 市場領導股通常會領先上漲,等到大盤明顯起漲時,領導股往往已經創52週...

不看盤,每年輕鬆賺20%

月入22K的新鮮人,如何 提高每月投資自己的金額,降低財務自由的門檻,同時學習不看盤獲利20%的方法,設定財務自由的目標...讓豬力安按部就班告訴您 !

豬力安的台股統計

  資料來源:公開資訊觀測站,豬力安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