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讀書心得:投資心理學

投資心理學
The Investor’s Quotient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422792

作者 Jack Bernstein



【第3章  心理學與市場:相似點及其差異】
基本分析派類似傳統心理學派(Freud佛洛伊德)關心潛在因素,技術分析派類似行為心理學派(Watson華森)只注意明顯可見的行為

【第5章  學習理論:刺激-反應模式?】
刺激(市場指標)→生物體(交易員)→反應(買/賣/觀望)→結果(賺/賠)

案例:某黃金交易員的技術指標出現買進訊號,同時交易員在華爾街日報讀到許多不利的消息,這時交易員處於衝突狀態中,一方面是專家指出黄金慣格會跌;另一方面技術指標則顯示會漲,該如何處理?

1、系統指標→遵循→賺錢→正面學習
這種正面學習經驗只需出現幾次就能學到良好的操作習慣

2、系統指標→遵循→賠錢→正面學習
交易員可測試其系統是否管用

3、外部雜訊→遵循→賠錢→正面學習

4、外部雜訊→遵循→賺錢→錯誤學習
交易員聽信外部雜訊而賺錢將導致交易系統無法被驗證,並使交易員和市場產生不當連結(獎勵),混淆學習反應甚至難以戒除(隨機選擇反應有如賭博),帶來更多錯誤學習,若無法改變其行為的刺激反應結果,將蒙蔽通往成功之路。

大多數交易員賠錢不是因為交易系統不好,而是沒有遵守交易紀律。

【第6章  反應階段】
交易者(因為雜訊干擾)沒有反應(或有想法但沒有執行買賣)就沒有結果,無法獲得學習體驗。優柔寡斷是交易員的敵人,市場贏家與輸家的不同只在於反應階段的微小差距而已。

【第7章  行為的結局】
案例:某交易員賺錢時被視為理所當然,虧錢時卻能受到朋友關心把酒消愁,回家後看到太太生氣反而覺得快樂。

對某些交易者而言,賺錢不一定會產生正面效應,反倒虧錢時卻會獲得正面體驗,如上例主角虧錢卻得到朋友關心與嘲笑太太的「獎勵」,產生錯誤連結。

如果我們對特定行為提供獎勵,但該行為出現頻率卻未增加,表示獎勵無效。反之若提供懲罰,但行為頻率反而增加,也應反思改變懲罰方式。

賺錢本身就是獎勵,但如果獎勵效果不足,請為自己創造強化獎勵的機制,產生正面效應,例如讚賞自己、接受讚美、慶祝活動、購物犒賞、捐款助人...等。除此之外,也必須避免讓賺錢產生負面效應,例如被別人潑冷水、自我貶抑、對下次交易焦慮...,以免降低獎勵效果。

反之賠錢本身就是懲罰,如果是遵循交易系統而賠錢,則以平常心接受失敗,迎接下一次交易,避免不必要的過度關心或安慰造成錯誤的獎勵效果。如果是因為沒有完全遵循交易系統(執行不當)而賠錢,應誠實記錄錯誤,並加以檢討修正。

【第9章  如何矯正交易錯誤】
隨機排程訓練動物的實驗發現行為的養成要花更多時間,卻不容易消失。金融市場就類似一個隨機排程強化過程,例如交易員未遵循系統卻賺錢、遵循系統卻賠錢,造成交易員對系統的反應混淆,既使獎勵一直沒出現,交易員還是繼續交易,養成賭博般的不良習慣,且不易改變。

矯正的基本原則:將正面結局連結獎勵、負面結局連結懲罰。

詳細的交易記錄是起點,將每筆賠錢的原因加以分類,找出自己的交易弱點(例如:未設定停損/停利點、聽從雜訊干擾、未遵循交易系統操作、莫名的情緒影響...)。先釐清自己做錯了什麼,才能尋求改進。

以「停損」(可替換其他問題)為例的矯正步驟:
1、請朋友協助,自己每次記錄停損價就給予口頭鼓勵。
2、將停損價下給交易營業員(並請對方回饋鼓勵),目標是100%設定停損。比較停損與不停損的情況,應會發現績效明顯改善,可對停損產生正面連結。
3、真正下停損單,並給自己獎勵。將正確行為與正面強化一再連結,行為越常被獎勵,未來越可能出現。
4、練習、練習、再練習!

想像自己是心理師,會如何和自己對話治療自己?

【第10章  再論交易問題】
以「太早平倉(出場)」為例,其定義為「在交易系統指定的價位或時間到來前先行結清任何部位」,改變形式如下:
1、記錄行為(挑出目標行為)。
2、記錄前述行為發生前的刺激狀況(挑出刺激),例如作者盤中接到營業員電話干擾導致太早平倉。
3、注意行為結局(判定獎勵),太早平倉可舒緩持有部位的焦慮(鬆口氣的感覺就是獎勵)。對於沒有適時出場的交易員,抱著擴大的損益,把緊張和壓力逼到極限,平倉會帶來舒緩壓力的正面效應,卻反而獎勵了不良行為。
4、定義新行為(擬定目標),例如「不管其他任何資訊,只有交易系統發出訊號才平倉」。
5、改變刺激因素(改變反應),例如作者不接不必要的營業員電話、避免和任何人討論行情。
6、改變行為結果(增加新行為出現頻率),設法讓自己一完成新行為就獲得獎勵。
7、淡化獎勵(讓新行為取代舊行為),當新行為逐漸養成習慣,就可以逐漸減少獎勵,因為新行為本身就能提供獎勵(增加獲利)。
8、檢視新行為(確定養成習慣),由交易績效可看出行為改變是否成功。

【第14章  你是這樣的嗎】
負面情緒會影響交易績效,只有積極的態度可以挽救,第一步是藉由自我覺察辨識負面心態。一旦發現負面心態,立即運用「蠻力(原力)」對抗,持續集中心力專注在投資功課上。

ju虧錢如何自我療癒?
提醒自己:
「與其有時間抱怨或憂慮,不如把時間拿來研究如何賺錢」、
「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(交易)是一種幸福,更應該努力做出一番成績證明」、
「莫忘指數教:樂觀看待經濟長期發展,對衰退的恐慌(黑暗力量)只是短暫插曲」
「只有自己能幫自己:少量交易重建信心再出發」



從躺椅上操作︰交易心理學
The Psychology of Trading—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Minding the Markets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390215

作者 Brett N. Steenbarger



【第1章  不能愛的女人】
諮商案例:原生於暴力與毒品環境的女學生蘇,由祖母接手撫養栽培,但祖母過世後,失去努力目標與希望,同時因為未婚懷孕自責違背祖母精神,打算放棄學業與感情。

作者不以傳統安慰方式勸導,反向操作激發當事人對孩子的愛(製作拼貼畫),進而產生與祖母撫養自己的正向連結,轉而思考(原本不肯接受的)完成學業與接受感情的方案,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照顧。

如果想當個優秀的心理治療師,必須先知道本身的自然反應是什麼,才能用正好相反的方式去行動。成功交易者和心理治療師都學會去做不自然的事。

許多交易者的問題,不在於他們遭遇了問題,而是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問題。聚焦於問題,妨礙他們看清自己作對了哪些事,以致於沒看到解決方案已經成形。

勇於省察自己的操作記錄。仿效市場大師,你不會成為更好的交易者。找出你已經操作得很好的時刻,將來的操作以他們為藍本,你會成為更好的交易者。

【第2章  不讀書的學生】
諮商案例:用功向學,模擬成績出色的學生甘,屢屢在正式考試失敗而無心唸書,他不只因考試而焦慮,更因為可能失去自己(取得醫學專業擺脫酒鬼父親冷嘲熱諷的目標)而嚇呆。

作者請甘協助用坦承的態度面對自己,不唸書一定會被退學,屆時需要考量現實規劃,回家和父親妥協修補關係。結果反而激起甘的鬥志,決定再次放手一搏。(參考「ju虧錢如何自我療癒?」)

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的研究(幫我們瞭解鹿在車頭燈照射下嚇得一動也不動的現象?)發現,大部分人談到利得,傾向於規避風險(保守),面對虧損,卻傾向於承受風險(冒險)

Scott Plous在「判斷與決策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」舉例:
A、50%機率賺1000元,100%機率賺500元,大部分人選擇後者。
B、50%機率損失1000元,100%機率損失500元,大部分人選擇前者。

人願意冒險降低損失的傾向,遠高於願意擴大利得的傾向。市場上許多提早獲利了結,虧損部位卻越滾越大,正是出於這種心理

當市場走勢不利,卻不再看報價的交易者,與考試成績不佳,卻不再看書的學生,都啟動「保護模式」,就像小孩拉棉被蓋頭希望躲開幻想的妖怪。然而對付貪婪與恐懼的心理解藥是依照計畫行事,不是靠冷靜和信心。

Robert McCrae與Paul Costa的研究導出五大性格量表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:
1、過敏 Neuroticism:表現負面情緒
2、外向 Extraversion:表現外向性格
3、開放 Openness to experience:渴望新奇多樣冒險
4、隨和 Agreeableness:和人相處融洽
5、負責 Conscientiousness:可靠穩定值得信賴

問題最多的交易者在「過敏、開放」的得分較高,他們經歷許多負面情緒,並傾向從操作尋找刺激。他們常在一時衝動下決定,不事先規劃。

成功的交易者高度「負責」,他們很少從操作獲得刺激感,他們發展和遵循計畫的一致度很高。交易者失敗是因為情緒使他們偏離目標。成功的交易者和失敗者一樣會害怕,只是成功者害怕的是偏離計畫。

【第3章  伍爾渥斯男人】
諮商案例:作者在學生時期的實習訪談,遇到一位精神分裂患者一再高叫「我是Woolworth!我是TG&Y!(都是商店名)」,完全不理會一般的訪談提問,讓所有實習生束手無策,只有一位學生打破藩籬成功開啟對話:

學生:有什麼東西在特賣?
患者:什麼都沒有。
學生:為什麼沒有?
患者:架子是空的。
學生:顧客呢?
患者:他們都走了......

這次經驗讓作者豁然開朗,病患並沒有什麼不合理,他只是在講不同的語言而已。正如同無法和金融市場正確互動的交易者,其實是因為沒讀懂市場的「語言」。

然而換個角度,失敗的交易者很像伍爾渥斯男人,只關注自己內在的聲音,卻和外界(市場)脫節。因此交易者需要練習培養「內部觀察家(自我覺察)」,提醒自己避免因為情緒干擾交易的紀律,尤其是對停損的紀律。

如果交易者對自己關注的市場過份自信或害怕,那麼其他的交易者很可能也有同樣的感覺。如果正常的情緒反應能夠產生利潤,那麼一般交易者一定大賺特賺。成功的交易者不會想要消除情緒,他們充分體驗情緒,但不會迷失,他們會藉由「內部觀察者」理解自己和市場是否反應過度,進而運用情緒反向操作,維持理性的交易紀律。

【第4章  狂亂的交易者】
諮商案例:交易者菲爾往往在一連串的獲利後,信心隨之膨脹,有如吸毒般亢奮,導致違反操作紀律產生巨大虧損。

作者診斷有「兩個菲爾」存在,因此借用菲爾重視妻子而戒毒的經驗,每當交易順利並顯得過度自信時,便將獲利匯出由妻子持家,同時限制菲爾的交易規模促使他必須嚴守交易紀律。藉由幫助「成癮的菲爾」從養家活口滿足成就感,就不會干擾「正常的菲爾」過度交易。

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家Frederic Schiffer用「單眼眼鏡*」模擬「裂腦症」的研究,啟發作者對交易者的觀察,當交易者進場後遭遇市場大幅波動,心智的移轉會突然發生,彷彿「改戴另一副眼鏡」。交易者會賠錢是因為進場操作的「人(心智)」,和管理、結束操作的「人(心智)」,往往不是同一個。

*右眼連結左腦(理智腦),左眼連結右腦(情緒腦)

交易日誌是交易者回顧自身操作的重要工具,藉由日誌可以觀察情緒腦如何影響操作,進而啟動「內部觀察家」自我覺察。交易不順利時,可以暫停操作,回想或投入擅長的事情,藉由喚起過往克服失敗的經驗,重新連結理智腦主導交易。當注意力專注在解決問題時,可以啟動理智腦的邏輯能力,抑制情緒腦的活動。

成功的交易者不需要靠操作成功,他們操作成功是其他生活成就的延伸。因此交易者學習滿足情緒腦的需求(如安全、激勵、關愛、認可...),降低心智移轉的干擾,進而促成操作成功。

【第10章  多重性格的瓊】
諮商案例:患有飲食障礙的瓊是別人眼中的完美女人,卻自認是失敗者,對自己的身材感到厭惡。然而在醫療的專業上,瓊卻的表現卻又非常出色,而且總是親切又體貼地關懷病人。

作者請瓊做情境想像,有個自我要求完美的小女孩病患「小瓊」,遇見長大後的醫學院學生「瓊」,醫學生「瓊」說:「不會有事的。我在你身邊幫祝你。一切都會很好。我會照顧你。我愛你。」

藉由這樣的引導,作者讓善於關懷別人的「瓊」餵食與照顧「小瓊」,進行「自我療癒」,進而改善了飲食障礙的問題。

交易者也有兩個「交易自我」,本例的啟示是在交易失利、負面自我主掌意識時,啟動內在的「交易教練」進行「自我療癒」,每個人都有關懷、建設的一面,藉此終止自我傷害的型態。絕大多數交易者都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,而是學習當自己的心理治療師。

成功的交易往往來自沈浸操作的過程,不成功的交易則來自只在意操作的結果。「交易教練」必須專注交易中「對的事情」,找出具有優勢的交易型態,加以發揚光大。

補充資料交易者的101堂心理訓練課

「自信是打從心底知道自己能夠處理最惡劣狀況。信心並非來自於經常正確,而是來自於我們在很多錯誤狀況中都能存活下來。如何培養自信,最重要莫過於在逆境中營造成功經驗。」(第9課 如何培養自信?)

「向某人承諾改變,可以增強自己改變的動機。好的教練永遠不會漠視你的長處。邀請幾位彼此關心的同好分享想法,困難時彼此扶持鼓勵,更能維持交易計畫、目標與紀律。」(第46課 尋找正面的交易關係)

「懲罰缺乏效力的原因在於懲罰不能強化正確行為。塑造交易行為的學習程序,應保持正面的基調:行為只要朝既定目標發展就給予獎賞。成功所獲得的實際獎賞是最強烈的正面強化因素之一。把精神擺在自己的長處上,比較容易持續努力進步。當我們想要達成某正面目標時表現通常最好,例如捐助慈善,以幫助別人激勵努力的動機。」(第64課 塑造學習行為)

【第14章  從躺椅上操作】
操作心理的建議
1、行為有它的型態
2、你的操作型態反映了你的情緒型態
3、改變起於自我觀察
4、問題型態往往定錨於特定的狀態
5、我們的正常心智狀態定義了一部份的日常體驗,卻存在範圍有限的可能裡面
6、大部分操作發生在範圍有限的狀態中,誘導交易者掉進一些問題型態的陷阱
7、一般人和交易者除了演出問題型態,也演出解決型態
8、雖然情緒會造成操作的扭曲,但消除情緒不見得是改善操作的秘訣:高效能的交易者經歷很多情緒,但不會迷失,反而能把情緒當成市場資料(例如虧損引發心神不寧)
9、市場上的成功,往往來自做不自然的事
10、努力改變的強度和重複程度,與最後的成敗有直接關係
11、在市場擁有統計優勢,且能經常運用優勢,操作才能成功:想像心中同時存在一位交易高手和一位破壞者。觀察他們操作的成敗型態,少做失敗交易,多做有助於成功的交易。

改變心智的三大策略
1、抑制侵入的情緒型態
2、從舊型態急遽跳躍出來:例如以憤怒引發積極態度
3、培養新的行為型態:專注在已經執行很好的操作

在市場發生情緒問題的交易者,因為:
1、操作毫無結構可言
2、操作風格和他們的個性沒有搭配好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魔咒

每次有網友在賴群問我持股的比例時,我總會如實回答,接著市場就屢試不爽地下跌了,彷彿就是一種魔咒,很巧合地都發生在波段高點。 前兩天又有人在問了,為了打破這個魔咒,這次我決定 . . . . . .  不回答,哼哼😎

讀書心得:超級績效

超級績效:金融怪傑交易之道 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3733 作者 Mark Minervini 【第二章 必要知識】 我做了一項關鍵決策,使讓自己的績效從平凡踏入傑出,我開始 迅速認賠 ,盡可能保障大部分資本,我覺得自己又掌握了控制權。這種新的態度,讓我能客觀分析自己的表現。過去我總是忽略失敗經驗,現在我願意從失敗中汲取教訓。交易並不是要判斷價格的高低點,也不是要證明自己有多精明,而是為了 賺錢 !不要把交易和自尊搞在一起!重點是 賺錢 ,面子不重要。 當你發現在某些市場期間,自己的交易風格表現的優於其他風格,就表示你的交易風格可能不適合其他市場期間,沒有人可以同時是價值投資人又是成長交易者,或者同時是長期投資人又是短線當沖客,想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,就必須專精、 專注 ! 剛開始做股票時,我連續六年沒有賺錢,現在我一星期賺的錢,甚至超過許多人的年收入。大膽放手追求你想要的,雖然會碰到一些挫敗、失望和慘澹的時光。請擁抱這一切,把他們當作珍貴過程的一部分,學著說「感謝你,老師」!對於失敗,請不要覺得懊惱, 絕不要讓慘澹經歷打倒你 ! 【第四章 價值的價格】 價值不會驅動股價,行情是由人們下單造成的,價值只代表一部分,最終還是取決於供需。只有價值感能影響人們買進,如果沒人願意買,再優質的股票也只是一張紙。 本益比與超級強勢股之間顯然不存在任何適當數據,我建議根本不要理會本益比,直接尋找盈餘成長潛能最高股票。 【第五章 順勢交易】 我希望看到股票 吸引大型機構買盤 ,我不必當第一個到場的客人,但我要確定宴會如期舉行。 股價四階段:整理、上升、做頭、下跌 我並不是要以最低價買進,而是要以正確的價格買進,也就是股價正要大幅走高前,猜測底部是沒必要的,我們必須鎖定「第二階段」上升趨勢。 第二階段特徵: 1、股價高於200日均線 2、200日均線處於上升趨勢 3、150日均線高於200日均線 4、股價處於明顯階梯式上升趨勢 5、短均線位於長均線之上 (多頭排列) 6、價漲量增、價跌量縮 【第九章 追隨領導股】 市場領導股通常會領先上漲,等到大盤明顯起漲時,領導股往往已經創52週新高。

如果有1000萬

有朋友問:若取得1000萬貸款,可以如何安排長期投資呢? 設5年寬限期,年利率以2.5%計。如果一切順利,還能展延寬限期至10年。 情境一:買房出租 參考 媒體報導 ,根據 NUMBEO 網站統計,目前(2023年)台北市中心的租金報酬率大約只有令人驚訝的1%出頭,榮登世界名列前茅的低,所以如果貸款投資房地產,可能還得自行負擔每年1.5左右的利差。 至於房價的增值,參考「 信義房價指數 (如下圖)」,近10年年化複利率大約是3%(近20年約6%),由於無法預知未來漲幅,我們仍以3%估計。 綜合上述條件,理想上投資10年的累積報酬率可能會是: (租金1% - 利息2.5%)*10年 + 房價複利103%^10年 - 1=19.3% 也就是投資1000萬有機會獲利193萬,相關稅費暫且省略不計。  圖:台北市房價指數,資料來源: 信義房價指數 情境二:買股領息 現在我們把情境一的房子換成一籃子的股票,以台灣投資人最熟悉的台灣50指數ETF為例。 股息殖利率若以3%估計(2003~2023年有5年年均殖利率低於3%,如下圖),理論上應足以支付利息支出還有餘。 至於股價的漲幅,近10年年化複利率大約是7~8%,由於無法預知未來漲幅,我們以7%估計。 綜合上述條件,理想上投資10年的累積報酬率可能會是: (股息3% - 利息2.5%)*10年 + 股價複利107%^10年 - 1=101.7% 也就是投資1000萬有機會獲利翻倍,相關稅費暫且省略不計。 圖:0050歷年年均殖利率,資料來源: Goodinfo 單純以報酬率而言,情境二似乎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 風險 不過,上述是理想的情境,實際的結果與進場時機、未來10年的發展息息相關,舉例來說: 如果是在2009年初低點進場,10年後的結果相當豐盛(下圖紅標,漲幅約150%); 然而如果提早2年,在2007年高點進場,經過10年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而已(下圖藍標,漲幅約10%),結果天差地遠。而且,在金融危機時期,還得承擔-50%或更高的帳面損失,以及股息遽減的風險。 (考慮到2022年以來的衰退還在持續中,我主觀認為目前2023年的市況應該不比2007年) 圖:台股加權指數2007~2017( 藍 ) vs 2009~2019( 紅 ),資料來源: TradingView 相較之下,房價的波動就平穩許多,而且只要按時繳納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