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20200229 魯蛇筆記2018:美中貿易戰



(原文撰寫於2018/07/20,補述於2020年2月)

延續2017年的大多頭,2018年的「元月行情」就好比最後衝刺的高潮,全球主要股市都表現亮眼,台股一度攻上11270年度高點,而箇中翹楚的中國A50指數更是在短短一個月就上漲了15%。當時應該沒有人料到,到頭來2018竟是個空頭年。

圖:台股加權指數,高點11270,低點9400,最大跌幅16.6%,資料來源:Goodinfo


圖:美國Nasdaq指數,高點8133,低點6190,最大跌幅23.9%,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


圖:中國A50指數,高點14939,低點10217,最大跌幅31.6%,資料來源:鉅亨網

激情過後,很快就疲軟了,2月的修正毫不拖泥帶水,股市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幾乎跌回起漲點。當時我曾在共學團的聚會中分享自己的部位以美指、陸指為主,搭配放空台指避險。適逢農曆春節,不論是技術上或氣氛上,避險時機都算掌握的巧妙,所以儘管2月全球股市下滑,我的績效仍創新高。

這一點也不「魯」吧?
但是...人參就是這個「但是」...

3月份股市展開反彈,美國科技股甚至還創下新高,台股也重回高檔,但中國A50指數卻相對疲弱,這下子(強勢台指)也避不了險。接著3月中旬,「關稅人」川普無預警對中國加徵關稅,正式開啟美中貿易戰的序曲,但其實新聞剛披露的時候,股市還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,我也尚未警覺中國股市已經領先邁入空頭,直到3月22號加速跳水,這下真「魯」了。

儘管貿易戰使股市陷入整理,但在第二季的反彈行情中,美國Nasdaq再度創下新高,中國A50卻也再次破底,就連「A股入摩(MSCI)」、人行降準等利多消息也無力回天,魯蛇如我一直到上半年尾聲才發現苗頭不對,結果A50光是上半年跌幅就逼近3成!

忽略升息效應

後來我才留意到,除了中國之外,其實包括亞洲的菲律賓、越南;歐洲的土耳其;美洲的巴西、阿根廷...等新興市場(EEM)和邊境市場(FM)的跌幅也不遑多讓,這些國家未必都是美中貿易戰的直接受害國,但股市的表現卻彷彿大衰退將至,所以在美中貿易戰的表象之外,我認為自己真正疏忽的是FED多次升息「抽水」後的威力。


圖:EEM ETF,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


圖:FM ETF,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

除此之外,我也認清了幾個盲點:

1、美國才是老大:雖然中國市場潛力無窮,但從「中興事件」乃至「俄鋁事件」,可見三普大帝要撼動金融市場幾乎不費吹灰之力。美國經濟獨強,金融市場亦然,其他國家別妄想平起平坐。

2、陸股結構失衡:承蒙網友一語驚醒夢中人「金融業遇到金融危機一定是受傷慘重」。不只中國,回顧歷史,歐美金融股亦然,而中國金融業在股市佔比尤其吃重(在A50甚至近5成)。對照美國Nasdaq指數長線屢創新高,科技創新無疑是推升經濟的主要動力,所以原本我一度期盼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)的CDR能回歸陸股指數,平衡結構與長期走勢,結果只是一廂情願。

3、資金控管!資金控管!資金控管!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!雖然大陸股市格外疲弱,但若持股佔比不高其實影響有限,偏偏隨著2017下半年的瘋狂飆升,我的陸股比重也顯著提高,在行情反轉又未能及時退場的情況下,就成了壓垮魯蛇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認清大局之後,我毅然決定壯士斷腕,將陸股部位轉換至美股。幸運地,隨著景氣旺季到來,美股在第三季攻下全年高點,感恩三普、讚嘆三普!

原以為多頭大獲全勝,今年從此幸福美滿,但人算不如天算,魯蛇終究還是魯蛇,沒想到10月份空頭來襲,全球股市突然開始崩盤,短短一季之內,不僅原本疲弱的中國A50指數再崩15%,就連最強勢的美國股市也出現難得一見的「無衰退熊市」,在經濟指標未見衰退跡象的情況下,股市竟大幅修正超過20%!直到聖誕節後才落底反彈。不僅股市如此,甚至連其他主要資產也無一倖免,難怪有研究稱2018為「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」。

其實我曾一度想用台指避險,但事後諸葛,台指跌幅竟意外小於美股,因此就算真的執行避險策略,只怕也會像上半年一樣重蹈覆轍。

魯蛇翻身

回顧整個2018年,不論是上半年的A50指數,或是下半年的Nasdaq指數,交易失利的關鍵其實都是沒能警覺趨勢改變斷然出場。

當然不只2018年,反省歷年魯蛇經歷,其實已經上演過很多次抱上抱下、從大賺變大賠的鬧劇,也是我遲遲未能脫魯的最大罩門。早期或許可以用經驗不足作為藉口,然而在股海浮沈18年還犯下這種錯誤,實在是無地自容,我深刻地挖掘內心的想法,發覺導致這個窘境的關鍵之一,我必須承認,或許是對「指數教」的信仰,讓我對長期持股有些走火入魔,以致於未能及時停利/損。

儘管指數長期走揚,但面對虧損的心情還是非常沈痛的!而且回溯美股的百年歷史,也曾經歷過為期不短的盤整格局,如果生不逢時,成長在市場震盪的年代,長抱持股也不一定有利,誠如凱因斯名言:「長期而言,我們都死了」,除非我們的投資部位是為了傳家傳世,否則總會有需要運用資金的一刻,因此如何設定停利/損的週期,達成大賺小賠的目標,也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。

其次,我也發現自己一度過於沈迷總體經濟指標的研究,但由於缺乏明確的衰退訊號,竟讓我失去戒心,忽略了「股價本身就是領先指標」這個根本的邏輯!

所以2018年最大的啟發,或許也是我在股海魯蛇18年最大的心得,就是重視企業獲利的循環,以及回歸對市場的信任

因為從「大台灣公司獲利」觀察,自金融海嘯以來,分別在2011年、2015年出現過衰退,同期股市也都出現大幅修正。事後追蹤,2018Q3的成長只剩個位數,到了Q4與2019Q1更確認衰退,可見熊市的反撲不僅有「基(本面)」可乘,更是遙遙領先財報!所以要說三次:股價是領先指標!股價是領先指標!股價是領先指標!

換句話說,市場是有效率的(起碼就我交易的股市指數而言),景氣動向會領先反應在股價之上,因此我認為由股價均線形成的趨勢其實相當值得參考。如果是多頭市場,股價勢必會沿著趨勢的支撐緩步上攻,反之,若股價跌破支撐,則暗示趨勢可能改變。我這才發現原來自己以前其實不夠信任市場,才會多次忽略趨勢改變的警訊,如今重新理解股價線圖背後所代表的內涵,頓覺豁然開朗。

前一篇筆記提到巴菲特「長線順勢,短線逆勢」的投資哲學,如果我說,巴菲特也看線圖,您相信嗎?別說您不信,我也不信。

雖然他老人家絕非「技術派」,然而觀察下列「超長期」線圖或可一目了然,以近20年內兩次重大的熊市為例,在2000年網路泡沫和2008年金融海嘯時,美國的S&P500指數都很巧妙(合)地分別在(10年綠與20年紅)超長均線獲得支撐。

圖:美國S&P500指數(1927~2020年),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

由圖可見,在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,幾次「相對短暫」的回檔都是財富重分配的絕佳進場點!所以我相信如巴菲特之流的長線大戶,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!

所以就算沒有巴神的投資技術,我們一生中還是會遇上幾次重大的景氣循環,若能學會解讀股價趨勢,還是可以掌握財富重分配的契機,這就是我所謂的「長線順勢,短線逆勢」的投資哲學!

雖然我無法像巴菲特一樣「永恆」持股,以10年週期來交易也似乎有些不切實際,然而具體而微,邏輯依然相同。這也是我在之前的筆記陸續提及,將均線工具納入交易SOP,以60日均線作為多空分野的警戒線,並將資金分別配置「長/短」投資部位,長期部位以60日以上長均線作為交易系統,而用來創造現金流的短期部位就以60日以內短均線作為交易系統。當然,每個人的背景環境與財務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,因此如何拿捏「長/短」均線還需自行斟酌調整。

在我有限的智慧裡,多頭還是長線唯一的方向,而我對「指數教」的信仰也依然堅定,然而經過這一年的修行,我也重新學會放下「我執(執著於把握每一段行情)」,回歸「無我(只在有限人生時空中賺自己能賺的錢)」。

武漢新冠病毒COVID-19

美中貿易戰終於在上個月(2020年1月)達成第一階段協議,然而突如其來的武漢病毒疫情也比上個月更為嚴峻,不僅在國際間(日、韓、義...等)蔓延,連原本表現最強勢的美股也出現劇烈回檔,才短短一週左右,最大跌幅就高達16%,還直接貫破中期的均線支撐,比起2018年10月的恐慌程度甚至尤有過之。


圖:美國Nasdaq指數,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

早在美股下挫之前,外資就在台股瘋狂倒貨,整個2月大幅賣超1300億,最後一週的賣壓更高達944億。不過同時間也看到內資的公股行庫、壽險法人等勇敢逆勢進場承接,土洋對做的態勢非常明顯。

託均線工具的福,這次我記取了2018年的教訓,幸運地躲過股災,沒有重蹈覆轍。而下一步該怎麼走?就我個人觀察,目前的觀點呈現兩極,樂觀者認為疫情可望在夏季獲得控制(或疫苗/藥物快速出現),屆時受到壓抑的經濟需求都會在下半年大幅回升,股市也會強力反彈。果真如此,我揣摩企業獲利的循環,由於疫情壓抑了上半年的基期,這波10年長多或許有機會因此延續到2021年。

但悲觀者則認為病毒的影響可能「常態/流感化」,如此一來,人們就需要更長的時間適應,經濟活動也可能持續低迷,甚至得做好重返2008的最壞打算!?

由於外資大戶恐慌殺出,短線股價已跌破均線支撐,而且疫情尚未趨緩,在口袋不若法人深厚的情況下,我的態度偏向保持觀望,畢竟一旦多頭再起,股價一定會重新站上支撐,形成新的趨勢,所以我還是回歸對市場的信任,密切關注中長期買點是否浮現。且讓我們審慎樂觀、耐心以對,同時別忘了戴口罩、勤洗手,共同期待疫情早日退散!

最後,在此特別感謝台灣的防疫機關與醫護人員們辛勞的付出!(敬禮)

#豬力安祝您闔家平安

關於魯蛇筆記

犯錯乃人之常情,然而在我(和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人)的成長過程中,犯錯並不是一件被鼓勵的事,甚至經常引以為恥,以致於忽略了其中的價值。

回顧自學投資的過程,其實就是不斷的犯錯、記錄、分析,一步步「修」正自己的「行」為,進而逐步降低虧損、提高獲利。對我而言,投資就是一種修行。而犯錯,就是最好的老師。

套用時下的說法,我想這應該可以稱為「魯蛇(Loser)價值」吧?

世人都追求贏家的指引,可惜我是魯蛇,只得反其道而行,我決定逐一剖析自己「犯魯」的經歷,期盼藉由這些真金白銀的血淚教訓,讓有緣人在股市的修行路上走的更遠。如果您對我的故事有任何建議,都歡迎不吝指教。

秉持「沒有最魯,只有更魯」的精神,也誠摯邀請各位不吝回應(投稿)分享自己的經驗,一起朝著「全台最魯」投資部落格的目標前進吧!(握拳)

留言

julian寫道…
60個交易日相當於一季的時間,也接近財報公布的週期,因此我認為60日線形成的趨勢足以呈現投資人的反應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魔咒

每次有網友在賴群問我持股的比例時,我總會如實回答,接著市場就屢試不爽地下跌了,彷彿就是一種魔咒,很巧合地都發生在波段高點。 前兩天又有人在問了,為了打破這個魔咒,這次我決定 . . . . . .  不回答,哼哼😎

讀書心得:超級績效

超級績效:金融怪傑交易之道 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3733 作者 Mark Minervini 【第二章 必要知識】 我做了一項關鍵決策,使讓自己的績效從平凡踏入傑出,我開始 迅速認賠 ,盡可能保障大部分資本,我覺得自己又掌握了控制權。這種新的態度,讓我能客觀分析自己的表現。過去我總是忽略失敗經驗,現在我願意從失敗中汲取教訓。交易並不是要判斷價格的高低點,也不是要證明自己有多精明,而是為了 賺錢 !不要把交易和自尊搞在一起!重點是 賺錢 ,面子不重要。 當你發現在某些市場期間,自己的交易風格表現的優於其他風格,就表示你的交易風格可能不適合其他市場期間,沒有人可以同時是價值投資人又是成長交易者,或者同時是長期投資人又是短線當沖客,想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,就必須專精、 專注 ! 剛開始做股票時,我連續六年沒有賺錢,現在我一星期賺的錢,甚至超過許多人的年收入。大膽放手追求你想要的,雖然會碰到一些挫敗、失望和慘澹的時光。請擁抱這一切,把他們當作珍貴過程的一部分,學著說「感謝你,老師」!對於失敗,請不要覺得懊惱, 絕不要讓慘澹經歷打倒你 ! 【第四章 價值的價格】 價值不會驅動股價,行情是由人們下單造成的,價值只代表一部分,最終還是取決於供需。只有價值感能影響人們買進,如果沒人願意買,再優質的股票也只是一張紙。 本益比與超級強勢股之間顯然不存在任何適當數據,我建議根本不要理會本益比,直接尋找盈餘成長潛能最高股票。 【第五章 順勢交易】 我希望看到股票 吸引大型機構買盤 ,我不必當第一個到場的客人,但我要確定宴會如期舉行。 股價四階段:整理、上升、做頭、下跌 我並不是要以最低價買進,而是要以正確的價格買進,也就是股價正要大幅走高前,猜測底部是沒必要的,我們必須鎖定「第二階段」上升趨勢。 第二階段特徵: 1、股價高於200日均線 2、200日均線處於上升趨勢 3、150日均線高於200日均線 4、股價處於明顯階梯式上升趨勢 5、短均線位於長均線之上 (多頭排列) 6、價漲量增、價跌量縮 【第九章 追隨領導股】 市場領導股通常會領先上漲,等到大盤明顯起漲時,領導股往往已經創52週新高。

如果有1000萬

有朋友問:若取得1000萬貸款,可以如何安排長期投資呢? 設5年寬限期,年利率以2.5%計。如果一切順利,還能展延寬限期至10年。 情境一:買房出租 參考 媒體報導 ,根據 NUMBEO 網站統計,目前(2023年)台北市中心的租金報酬率大約只有令人驚訝的1%出頭,榮登世界名列前茅的低,所以如果貸款投資房地產,可能還得自行負擔每年1.5左右的利差。 至於房價的增值,參考「 信義房價指數 (如下圖)」,近10年年化複利率大約是3%(近20年約6%),由於無法預知未來漲幅,我們仍以3%估計。 綜合上述條件,理想上投資10年的累積報酬率可能會是: (租金1% - 利息2.5%)*10年 + 房價複利103%^10年 - 1=19.3% 也就是投資1000萬有機會獲利193萬,相關稅費暫且省略不計。  圖:台北市房價指數,資料來源: 信義房價指數 情境二:買股領息 現在我們把情境一的房子換成一籃子的股票,以台灣投資人最熟悉的台灣50指數ETF為例。 股息殖利率若以3%估計(2003~2023年有5年年均殖利率低於3%,如下圖),理論上應足以支付利息支出還有餘。 至於股價的漲幅,近10年年化複利率大約是7~8%,由於無法預知未來漲幅,我們以7%估計。 綜合上述條件,理想上投資10年的累積報酬率可能會是: (股息3% - 利息2.5%)*10年 + 股價複利107%^10年 - 1=101.7% 也就是投資1000萬有機會獲利翻倍,相關稅費暫且省略不計。 圖:0050歷年年均殖利率,資料來源: Goodinfo 單純以報酬率而言,情境二似乎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 風險 不過,上述是理想的情境,實際的結果與進場時機、未來10年的發展息息相關,舉例來說: 如果是在2009年初低點進場,10年後的結果相當豐盛(下圖紅標,漲幅約150%); 然而如果提早2年,在2007年高點進場,經過10年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而已(下圖藍標,漲幅約10%),結果天差地遠。而且,在金融危機時期,還得承擔-50%或更高的帳面損失,以及股息遽減的風險。 (考慮到2022年以來的衰退還在持續中,我主觀認為目前2023年的市況應該不比2007年) 圖:台股加權指數2007~2017( 藍 ) vs 2009~2019( 紅 ),資料來源: TradingView 相較之下,房價的波動就平穩許多,而且只要按時繳納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