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9的文章

20190930 魯蛇筆記2013:打敗大盤?

台股在經過2012一整年的沈澱之後,雖然依舊上下大幅震盪,但低點已逐步向上墊高,終於在2013年重返多頭。 雖然2013年的大盤指數從7699點上漲至8611點,漲幅「只有」11.8%。但同期代表中小型股的櫃買(上櫃)指數則是從103.29點上漲至129.57點,漲幅25.4%,反映出當時中小型股的活躍程度,葡萄王也是其中之一。 圖:台股加權指數(上)vs 櫃買指數(下),資料來源: Goodinfo 我曾在「 魯蛇筆記2012 」提及,「我在2013年中獲利1倍出場,頗為得意,因為在大環境欠佳的情況下,竟能(幸運)光靠這檔股票的獲利就支應生活開銷」,其實當時我對葡萄王的配置只佔整個投資組合的22%而已,但卻貢獻了超過100%的獲利,幸運地將整個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推升至20%。 但在我出場之後,其實股價又續創新高,可見我的功力還是太淺,低估了它的成長潛力(觀念修正參閱「 魯蛇筆記2011 」)。後來,我對股票投資開始採取「集中/分散」雙頭並進的方式,一是維持原本的集中投資,將投資組合控制在5檔以內,以質化方式加深對企業的研究。 當時有幸向一位專職投資的前輩學習,他分析了一家企業,從全球產能的統計著眼,說明產業的供需變化,並深入企業的成本結構,剖析未來的營收獲利趨勢,並揣摩合理的價值預期。雖然那是一檔我不熟悉的化工股,卻也是我第一次親眼見識到真正專業的企業研究,而該公司的股價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,從7、8元左右的低檔,一路飆升至20元以上,讓我對前輩的功力佩服的五體投地。 另一方面,在發掘葡萄王的過程中,我也留意到市場上出現許多陌生又誘人的小飆股,曾出現在我的選股名單中,讓我回想起以前讀過一本「 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 」,出於好奇,我也決定開始實驗這種「計量」式的分散投資策略。 我參考書中的邏輯,以「高ROA」加上「低P/E」作為選股的參數,建立起一個包含15~20家企業的模擬投資組合,逐季檢視調整。 在那個小型股活蹦亂跳的美好年代,這個實驗的投資組合表現的確非常出色,也讓我幸運地發掘到「鮮活」這家潛力企業。但也因此得意忘形,開始「干涉」投資組合的內容。 忘了是在哪裡看到這樣的觀念:「如果把投資組合想像為一支籃球隊,而你的球隊中有麥可喬丹這樣的頂尖明星球員,身為教練,就應該讓他盡情發揮,為球隊得分贏得勝利,而不是把資源耗費在